欢迎关注今经网!
解读 您的位置:首页>>观点>>解读
【央媒聚焦内蒙古·科技日报】内蒙古土默特左旗: “草罐头”有“科技味儿”
2024-06-19 210 返回列表

2024年6月19日,《科技日报》第7版刊发题为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:“草罐头”有“科技味儿”》的文章,报道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,紫花苜蓿草清香阵阵,沁人心脾。在这里,从苜蓿草选种、精量播种到水肥一体化灌溉,再到大型机械收割、晾晒搂草,最后到打包成“草罐头”,随处都能嗅到“科技味儿”。

全文报道如下:

《科技日报》(2024年6月19日07版)

一场大雨刚过,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,紫花苜蓿草清香阵阵,沁人心脾。3000多亩优质苜蓿迎来了收割季,大型收割机在地里来回穿梭,割草、搂草等多个环节井然有序。


紫花苜蓿草被称为“牧草之王”,蛋白质含量在20%以上,是一种非常适合奶牛吃的牧草品种,在内蒙古各地乡村振兴和奶业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与其他经济作物不同,紫花苜蓿草一年可以收四茬,眼下正在进行的是第一茬收割。


“我们用多层拉伸膜把收割完的苜蓿草打包成高1.2米、宽1米的圆柱形‘草罐头’。由于形成了密封厌氧的环境,发酵后的牧草不易腐烂变质,保质期可延长至2—3年,也避免了营养物质的损失。”在收割现场,苜蓿草种植基地负责人马宏伟告诉记者,“草罐头”发酵后会产生乳酸菌,解决了饲喂过程中二次氧化、腐烂、霉变等问题,提高了青贮饲料的品质与利用率,同时还会产生一种非常浓郁的芳香味道。“草罐头”不仅营养价值更高,还能帮助奶牛提高产奶量。


在这里,从苜蓿草选种、精量播种到水肥一体化灌溉,再到大型机械收割、晾晒搂草,最后到打包成“草罐头”,随处都能嗅到“科技味儿”。土默特左旗农牧局局长石文宏表示:“近几年来,土默特左旗不断加大饲草种植科技投入力度,加快补齐饲草业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和种植技术的短板弱项,拓展牧草种植耕整地、播种、植保、收获、加工全程机械现代化生产流程,构建苜蓿高质高效机械化生产现代模式,实现草畜产业深度融合发展。”


近年来,土默特左旗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推进农牧业规模化、品牌化发展的部署要求,立足农牧业产业优势,围绕饲草种植、牧场建设、农庄打造和园区发展等重点领域,正在加快形成“四个现代农业样板”。打造好现代饲草基地是“四个现代农业样板”之一。今年,土默特左旗积极建设苜蓿产业化种植示范基地,扩大优质饲草种植面积,新增青贮玉米3万亩、优质牧草2万亩,自给率分别达100%和55%,优质饲草总量达54.3万亩。土默特左旗通过系列举措,不断提升优质饲草自给率,激活牧草业高质量发展“绿色引擎”,擘画“苜蓿花开”美丽图景,为奶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重要保障。













来源:《科技日报》

内蒙古经济学会、内蒙古信息化推进联合会主办    蒙ICP备2022000297号-3        蒙公网安备15010202151632号
Copyright © 2024  《今经网》(社会组织)版权所有
行政主管单位: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(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)
业务主管单位: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  扫描二维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